304am永利集团(中国大陆)有限公司官网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

乐家老铺药酒品牌故事

借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之势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

2012年4月 ,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荣获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称号。

我国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药酒乃其中奇葩 。将酒与药结合运用 ,是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创举 ,至今仍在国内外医药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药酒作为中药传统剂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使用历史源远流长。药酒又名酒剂 ,古称“醪醴”,指治病的酒剂 ,即用白酒浸提药材而制得的澄明液体制剂 。《黄帝内经》的第十四篇《素问·汤液醪醴论》中,载有“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之说 。《汉书·食货志》又誉“酒 ,为百药之长”,药借酒力,酒助药势,使药效充分发挥 ,从而起到治病养生 、强身保健的作用 。中国药酒传承至今 ,积累了无数制作工艺和配方 ,经过各代传承者的积淀和创新 ,至今已在我国人民以及人民的文化生活和医疗保健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值得世代弘扬的一眼香泉 。

为了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充分展示几千年中医药的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 ,使世人广泛了解我国药酒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传承和发扬酒剂文化 ,及秉承传统中药企业历史文化底蕴 ,彰显中医药文化张力,达仁堂304am永利集团药业作为乐家老铺的正宗传承者 ,在遵古求新 、守正出奇的同时,在传统产业中融入创意元素新思维 ,将企业生产车间(静置储酒车间)改造 ,建成了集药酒生产与药酒文化展示为一体的药酒博物馆——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该馆被认定为天津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天津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天津市文学艺术家创作基地。2012年4月 ,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荣获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称号,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全国14家基地之一 。本报记者 周哲

醉心药酒文化  谱写展馆传奇

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外石刻影背《乐家老铺·药酒赋》,2010年10月刘丹撰文 ,2011年5月顾志新书 。

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是一座集药酒酿制、药酒文化 、中医药文物收藏 、艺术品创作、参观者品购为一体的药酒博物馆。其中医药文化和药酒文化特色显著,展览内容丰富 ,展品无论从文物价值还是艺术品鉴赏方面 ,都博彩纷呈 。药酒工坊内 ,讲述了中国药酒历史文化及发展 、天津药酒历史简志 、达仁堂304am永利集团药业深邃的药酒历史及文化 、药酒工坊的药酒圣手、药酒工坊的特色药酒及传统制作秘技等 ,陈列了药酒制作使用的地道贵细中药材标本 ,较全面地展示了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 。药酒工坊展出的中医药文物藏品数百件 ,绝世罕见,弥足珍贵 ,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研究价值 、收藏价值 ,体现了药酒工坊的文化特色和内涵。

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展出面积1000平方米 ,展馆共分为八大展区。

展区为乐家老药铺景观,通过老药铺景象、祖训和生动的塑像人物展示,再现了清代乐家老铺深厚的文化底蕴 。

第二展区为传统药酒制作展,通过10尊等人大小的塑像和器具 ,展示了乐家老铺传统药酒制作工艺流程,使参观者能够全面地了解传统药酒的制作方法及流程,同时通过15块展牌介绍了企业药酒品种的文化渊源及功效。

第三展区为艺术品创作展 ,一是由国际民间艺术大师赵宝国老师历时半年创作的烙画《华夏医药至尊》 ,该画作长达25米,题记及帛文修书由著名书法家赵伯光挥毫撰写,烙法细腻流畅,色润层次清晰,再现了我国古代医药名家的风韵 。二是由著名画家、漫塑家王玉荣创作的大型铜版画《丹华济世》,长21米 ,高1米 ,由天津书协主席唐云来命名并题跋 ,铜本镌刻,金璧辉煌,以清代民俗文化为背景 ,展现了原乐家老铺万和事兴的生动场面 。

第四展区为药酒静置间 ,通过展示企业具有百年历史同时现具有储酒功能的老缸 ,讲述了制作好的药酒 ,好缸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第五展区为中医药文物展 ,展出的中医药文物藏品数百件 ,包括天津及企业的中医药史料和物品,珍稀罕见 ,弥足珍贵,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 、收藏价值,体现了药酒工坊的文化特色和内涵 。其中医药古籍多为国内罕见的明清时代刻本,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 ,同时也具有目录学、版本学的研究价值,如 :明代嘉靖刻本的《摄生众妙方》,明代万历刻本的《外科精要》《梦溪笔谈》《医方考》 ,清代刻本的《酒经》《神农本草经》《内经方集释》《伤寒论》《千金要方》等。馆藏的古医药器物有中药藏品 、酒器藏品 、计量藏品、中医藏品 、古方配本 、仿单广告和雕刻艺术。这些藏品内容丰富,集观赏性 、趣味性、研究价值及收藏价值于一身 ,完整地反映了中医药文化构成 。

第六展区为我国 、津门及企业药酒历史展 ,通过完整详实的展牌 ,介绍了我国传统药酒的由来和发展,同时介绍了津门及企业的药酒历史 。

第七展区为贵细中药材及制作药酒的中药材标本展,并通过药材的展牌介绍,可以使参观者了解中药材的补益功效知识。

第八展区为参观者品酒区 ,可以免费品尝药酒 ,并观赏药酒工坊纪录片 。

观者多鸿儒  往来无白丁

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药酒博物馆自建成以来 ,参观者络绎不绝,从中央到地方 、从业内到业外 、从国内到国外,接待了几万人次 。304am永利集团药业对药酒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赞许 ,亦吸引了众多文化界名人参观品鉴 。天津市文联党组书记 、秘书长孙福海也给予支持 ,并参加了揭牌仪式。由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唐云来 、常务副主席张建会率队 ,天津市的书法家挥毫泼墨 ,留下了“国计民生关痛痒,医人济世救急穷”“清香如玉醴 ,醇厚胜金浆”“杏坛多妙手 ,药业独其方”“成古拓今,良方传万世 ;玉壶白雪 ,仁术鉴红心”等墨宝佳作。

全国人大 、全国政协 ,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科技部、天津市政府领导和社会各团体等参观了药酒工坊,并对药酒工坊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厚望。

药酒工坊声名远播,同时也吸引了不少业内人士的目光 ,其中不乏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以及历史文化研究者 ,甚至还包括多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电视台2套 、天津电视台都纷纷报道了药酒工坊 ,足见它的文化特色性 、历史传奇性、时代传承性和新闻关注性 。同时药酒工坊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留学生的中医药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一个企业与国际相接的平台,开辟了我国传统中医药走向国际的通道 。

参观药酒工坊的人们,不仅欣赏到了药酒工坊的馆藏文物和艺术品 ,在传统中医药文化浓厚氛围的感染和教育下 ,更是进一步了解了我国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和药酒知识,使大家准确 、正确地认知中医药知识和常识,以往错误认知被修正,明白了“药酒是炮炙出来的 ,而非泡出来的”。药酒工坊带给参观者的不仅是艺术享受,同时让大家深切地掌握了“药酒与我”的健康理念和知识,给人们带去了健康和温暖的关怀 。

各界的来访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药酒文化,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也让304am永利集团员工收获到了被肯定的喜悦 。

二楼展厅内有一个留言册 ,来访的人大多于此留下肯定、祝福和期待的话语 。电子时代,计算机的普及让很多人提笔忘字 ,而留言册上 ,所有的留言均用毛笔书写。最让人感动的是 ,86岁高龄的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王昆老师在参观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后 ,连声称赞304am永利集团药业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做了件大好事,并欣然题词“长了知识 ,为祖国而骄傲” 。淡淡的墨香混合着中药 、酒的味道入鼻入心,沁人心脾 。

留言册上,甚至有外国人使用毛笔 、以其母语写下的字迹 。因国外来参观的人很多且时日已久 ,馆内的工作人员甚至已经忘记了对方的国籍 ,只记得那位高鼻梁 、蓝眼睛的男士不住地竖起大拇指 ,表示对我们传统药酒文化的赞赏 。

绝世好缸存好酒  尘封百年寄寓意

药酒文化是中医文化的组成部分 ,作为乐家老铺的传承者 ,304am永利集团人不断挖掘 、整理、保存、传承药酒文化并努力将其发扬光大。

药酒的传承 ,不只是工艺的传承,更离不开那些独具特色的工艺设备 、琳琅满目的酒器酒具、弥足珍贵的用药祖方和诸多罕见的书籍文献 。它们跟随至今 ,都毋庸置疑记载了药酒的历史,完整地反映了中医药文化的构成 ,这也是华夏文明的精髓所在。

自古以来做酒就是用铜器煮 ,包括盖、锅 、搅拌棒等完全都是紫铜的 ,然后用缸器存、储 、静和陈化 。次“静”是指药酒提取后药渣还在酒里 ,继续让药物有效溶散,静置存放 ,相当于冷浸的概念 ,或者是热浸后再放回 ,让其再漏。如果此工艺做得好 ,出来的酒纯明度好,沉淀很少 。第二次“静”是指药酒提取完后 ,把药渣除去 ,药液还要放置一段时间 ,使得其中一些细小颗粒逐步自然沉降,也把它叫做静置 。“储”是在“静”之后的一个过程,相当于二次沉淀 。“陈化”和“储”可以合并。“存”是指药酒做成后待罐装状态 。

目前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的药酒是在遵从传统的炮制(原料的炮制)工艺基础上,加入了现代提取工艺,将过去由手工铜器隔水加热,发展到现在的全自动封闭生产系统,管道输送 。减少了传统工艺中,将酒暴露于空气中造成酒浓度下降等弊端 ,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始酒精的浓度 ,有利于提取 。但是,在“静”、“陈化” 、“储”工序中 ,仍然使用传统陶缸作为储酒工具。

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制备药酒使用的酒缸 ,深含了近百年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印记,同乐家老铺一起走到今天 ,静置在大缸中的药酒,多年来汁色清澈明亮,绝无残渣。正如老祖宗所说,继承下来的,才是最好的 。

这批大缸为1912年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的先人在江苏宜兴所定制 。宜兴自古以来盛产紫砂壶 ,那个地方的土质具有一定特性。烧制大缸采用的都是宜兴的土,由于出自本土本地,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紫砂的特性。这些缸具有很强的透气性 ,同时透而不露 。上承天地之阴阳气。缸沉于地下15厘米 ,上接天气 ,下接地气 ;上承阳,下承阴。再结合缸本身透而不露的特性 ,药酒在缸内陈化效果特别好。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使用的大缸每口重达200公斤,可存贮药酒750公斤 。这批大缸历经近百年的风雨沧桑 ,几经辗转,依然完好如初 。酒缸对面依次用浮雕画叙述着“好酒 、好药、好缸 、好手” 。可见,“酒缸”的品质直接关系到药酒的保存价值。

2010年5月5日 ,沽上药酒工坊正式开馆之日 ,经刘文伟总经理(右二)提议 ,将企业上世纪80年代生产的虎骨酒尘封于百年老缸之中,封存100年 。待到2110年5月5日 ,再由304am永利集团的后人启封与品味。

2010年5月5日 ,在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正式开馆之日,由总经理刘文伟提议,将1986年生产的虎骨酒尘封于百年老缸之中 ,并由企业领导和员工代表修书签名 ,一同存入缸中,封存100年 。预示企业绵长久远 ,家兴业兴 ,世代相传 ,并进入百年倒计时 ,待到2110年5月5日,再由304am永利集团的后人启封与品味 ,以使后人传承304am永利集团御制药酒工艺技术,弘扬祖国药酒文化,完成304am永利集团先贤们的遗愿 ,鼓励后人将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的未竟大业继承和发展下去,造福子孙万代 。

以“养生济人”为宗旨  传承中医药文化之精髓

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始终恪守“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祖训 ,以“可以养生 ,可以济人者惟医药为最”的宗旨 ,使“炮制虽繁 ,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 ,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得到进一步升华。“患者 ,顾客至上”始终是其追求的最高境界 。

透过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展示的企业文化,是达仁堂304am永利集团药业在继承祖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精华 ,并融入宫廷制药规范的基础上,经过300余年的实践与创新 ,中医与中药的结合 ,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形象 、价值取向、质量文化、经营理念和队伍建设的总和 。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医药学的灵魂与基础 ,是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弘扬祖国中医药文化 ,就必须在传播和教育上下功夫 ,让非专业人士近距离了解中医药,让普通百姓了解中医药。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通过公开展览,让更多的人接触和了解中医药及药酒 ,身临其境,全方位得到启迪,形成了良好的群众传播基础 ,有利于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同,进一步认识中医药 、熟悉中医药、使用中医药,同时有利于推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地位与影响。

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作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不仅传承和发扬了我国传统药酒文化 ,使大众进一步了解中医药文化 、特色和知识 ,使国民建立了正确的养生保健意识 ,亦有助于加快中药制药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

企业微信订阅号
企业微信服务号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津药达仁堂304am永利集团(天津)药业有限公司    |    (津)-非经营性-2022-0019    备案号:津ICP备15966259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646号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大明道20号    邮编 :300112    电话 :022-27795500    咨询电话 :4000-929-666    举报电话 :022-27795500
分享网站
304am永利集团